文明新风拂竹乡,乡村振兴谱华章。广宁县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笔,以文明创建为墨,绘就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岭南山水画卷。
近年来,广宁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工作部署,以文明创建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,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,构建文明和谐、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新格局。
深耕文明创建 厚植乡村文明根基
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,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,促使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在农村蔚然成风。
全域创建,打造文明村镇品牌。将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全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1个、全国文明村3个,省级文明镇1个、市级文明镇8个,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00%覆盖。构建“镇镇有亮点、村村有特色”的文明村镇体系,如全国文明村五和镇庄源村以“党建引领+村民自治”模式,打造“绿美乡村”新典范;坑口镇上林村用好用活古村文脉资源,相关经验做法登上中国文明网。2025年,南街街道江美村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。

南街街道江美村。
多措并举,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。将文明乡风纳入基层治理体系,全县178个村(居)委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。在南街江美村、古水湘下村等示范村实施“文明积分超市”管理机制,以积分兑换带动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、绿植管护等文明实践活动。制作广宁话快板,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特色宣传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。打造“弘扬武术文化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”文明实践工作品牌,常态化开展武术龙狮教学活动,以“习武+德育”模式培养新一代文明践行者。
强化引领,筑牢思想道德根基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生活日常,推进“文明墙绘进村居”,在横山镇罗锅村等多个自然村绘制涵盖中华传统美德、文明礼仪的文化墙。开展“家教伴成长 润心护未来”“家风故事宣讲会”等宣教活动,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,邀请身边好人、道德模范分享身边故事,举办“大榕树下的宣讲”“凉亭里的故事”等形式新颖的宣讲活动,覆盖群众达4.7万人次。
美化人居环境 推动乡村风貌蝶变
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,推进村容村貌整治、基础设施升级、生态环境优化,打造“外在美”与“内在美”兼具的宜居乡村,为精神文明建设筑牢物质载体。
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扮靓乡村“颜值”。重塑城乡风貌,拆除沿线“六乱”900多宗、清拆面积约60万平方米,发动4万多名党员干部完成农房微改造7800多间,4个省级典型镇主街“三线”整治完成率达100%,8条省级典型村、19条省级候选典型村均完成“三线”整治。有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项目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.56%。推广罗锅口村全国首例资源驿站生活污水处理EOD模式、完成33座驿站建设,2747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治理率达87.6%。

横山镇罗锅口村。
推进风貌连片提升,塑造乡村“气质”。在潭布镇田垌村等试点采用“强村公司+乡村工匠”模式,推动工程项目高效落实。实行政府奖补7成、村民自筹3成的“7+3”奖补模式加强资金保障,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,促进形成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大力推进“连片连线风貌提升”行动,投入资金2.8亿元助力典型镇村建设,11条示范带线路全面开工,完成沿线农房风貌整治58公里。
厚植生态绿色底色,涵养乡村“底蕴”。因地制宜开展“四小园”建设,在村庄绿化、垃圾处理设施中融入竹元素,建成“竹林步道”“竹篱围栏”等特色景观。完成主要交通干道广宁大道绿化带建设1.5公里,省、县、村公路绿化提升190公里,新增绿化面积8.8万平方米,新增绿化长度47.74公里,优化提升林、水、路网一体的竹荫大道38公里。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06场,建设主题林202片,乡村新种植绿化苗木15.66万株,古树复壮修复18株。完成省典型村罗帷村森林乡村建设,仓丰村获评“肇庆市森林乡村”、全市“美丽庭院”典型村称号。
聚焦特色赛事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
依托乡村文化特色,举办民俗活动、体育赛事、技能竞赛等,以赛促融、以赛聚人,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。
以赛事引流量,文旅融合激发经济活力。打造“文旅+”“武术+”旅游新业态,举办竹文化旅游季暨产业帮扶推介会、百头龙狮闹新春、第三届古水河徒步大会暨首届古水河乡村长跑节、2024环大湾区西(肇庆·广宁)百公里骑行、第十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(精英赛),2025年广宁县“村武”总决赛暨“比武招亲”等大型活动,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。2025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22.518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7858万元。

第十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(精英赛)。江先梅 摄
以赛事促联动,文化浸润激活乡村活力。举办“武术+德育”村级武术比赛,策划“乡村歌手大赛”“村BA”等群众性文体赛事活动,举办“唱响乡音 记住乡愁”等村歌比赛。开设青年夜校,推出健身操、咖啡室读书分享会等有益课堂,累计受惠群众超5000人次,以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,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。
以竞技汇资源,创新赋能助力乡村振兴。举办“木格杯”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大赛、2025年“创青春”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兴乡青年创业大赛,2025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,汇聚人才与创意,传递乡村优秀文化新理念,为“百千万工程”乡村振兴的价值进阶释放乘数效应。
深化惠民活动 丰富乡村文化供给
统筹开展群众性文艺展演活动,结合民俗节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打造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文化品牌,满足乡村精神文化新期待。
推广非遗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。搭建群众展示舞台,常态化组织开展“村晚”等惠民演出850余场次,惠及群众超5.1万人次,组织开展“多彩非遗进乡村”100余场次。建成广宁云吞制作技艺非遗工坊,正旺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工作站,举办广宁云吞品牌活动暨首届云吞小吃节,推举广宁舞龙、舞狮、荷花舞、武术等项目亮相肇庆广府文化庙会非遗集市等活动,广绿玉参加天河作品展、深圳文博会。
开展节庆活动,培育文明新风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等平台,在春节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等重要时间节点,开展具地方特色的“龙狮大巡游活动”“我在广宁过大年”春节主题活动、“粽香文明风”“剪纸乞巧手共度七夕节”剪纸活动等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文明实践活动480场、“文明课堂”560多场。

龙狮大巡游活动。江先梅 摄
注重品牌打造,强化思想引领。深化“广育文明 宁聚新风”文明实践活动,打造“文明实践+”品牌,在古水镇、横山镇、江屯镇等镇开展“文明实践我行动——百千万工程齐参与”便民集市活动,设置政策宣讲、法律援助、健康科普等摊位,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。举办“同心林”“集体婚礼”等主题活动,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,切实提升文明实践实效。
打造文化空间 涵养乡村文化底蕴
加强对镇村史馆、城市客厅、文化空间等平台打造,注重融合呈现乡村新貌,打造凝聚人心、留住乡愁的精神家园。
构建竹韵矩阵,形成立体传播体系。构建“1+N”竹文化传播矩阵,通过县竹文化博览馆辐射带动机关、镇街、企业打造竹文化阵地,在县检察院建成竹文化长廊、在县竹子传统加工示范基地建成竹文化角落、在横山镇罗锅老街建成竹元素公共文化空间。构建“竹文化+德育”教育体系,创建竹文化特色学校6所。构建“文明集市+文化课堂”立体宣教体系,年均开展活动140场次,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。
创建红色载体,活化乡愁记忆空间。统筹利用祠堂、文化室等村级活动场所资源,建成村史馆12个。其中南街街道江美村初心堂展览馆通过场景复原、人物雕像等形式,生动展示西江农民运动历史。潭布镇社岗村将红色资源与绿美建设结合,打造“红绿配”主题公园。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获评全国“老区精神教育基地”,县烈士陵园修缮及环境整治项目成功申报省扶持红色革命遗址?;だ孟钅浚蛟旒颐趴诘摹昂焐蟮亍?。

潭布镇社岗村打造“红绿配”主题公园。
提质文化空间,培育文明传承沃土。全县全覆盖建成县级公共图书馆镇街分馆15座、农家书屋178个,行政村(社区)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77.53%,构建起“一镇一所一站”“一村一站一屋”三级文化服务网络。依托文化阵地举办“南国书香节·阅读进乡村”“全民阅读”“经典诵读”等活动,将文化阵地从藏书之所提升为村民的“精神粮仓”。
推动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产业升级
立足乡村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,培育“文化+旅游”新业态,促进农旅、体旅、康旅融合发展,以文明乡风建设带动产业振兴,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提升。
打造文旅项目,赋能乡村振兴。绥江两岸特色文旅项目列入“10+2”省级水经济试点,翡翠湾白天鹅温泉度假酒店被评为广东省2024年金品级乡村酒店(民宿),二期水上运动中心完成建设并对外运营。投资6200万元的古水河文旅项目(EOD)和新引进投资2000多万元的麦客汇客精品民宿项目有序推进,投资3.89亿元的广宁县麓宿奇幻树屋旅游产业项目签订合作协议,打造成集中展示广宁县“百千万工程”成效的亮丽名片和美丽窗口。
串联红绿线路,丰富文旅融合内涵。推进“红之源”“绿之韵”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,“红之源”线路整合周其鉴故居、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等资源,2025年清明接待研学1.2万人次,成为红色教育主阵地?!奥讨稀毕呗反窈4蠊?、宝锭山、罗锅古街等节点,突出竹文化体验与生态观光,构建差异化竞争力。
优化产品业态,释放产业升级新动能。精品线路持续优化,青少年研学侧重游竹海学工艺、访红址传基因,大众休闲推竹海吸氧、乡村寻味线,“广宁竹文化之旅”入选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名单。特色产品加速转化,竹笋、油茶等农产向旅游手信升级,竹编玉雕开发文创商品,共享农庄、果园采摘等业态蓬勃发展。文旅赋能成效显著,带动林下南药、油茶种植及民宿集群发展,实现生态资源向富民产业的转化。
接下来,广宁县将继续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引领,围绕“创、赛、演、选、展、游、传”七大系列,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成果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,进一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,激发乡村内生动力,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让文明之花在广宁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篇章。(中共广宁县委宣传部)